□徐宏敏
“碧玉团圆满屉香,素舂柔艾捣砧忙。”周末去逛超市,在甜品区,满眼铺陈的都是小麦色的面包制品,走到转角处,赫然躺着一排排如翡翠一样晶莹亮泽的青团。我忍不住吞咽一下口水,买了十个回家,一口气便吃掉了三个。
作为土生土长的北方人,我小时候从没见过青团。但我喜欢吃汤圆以及各种糯米制品。有时去吃喜酒,按风俗最后一道甜品就是蒸糯米,洁白的瓷盘里,糯米像小山丘一样堆着,表面撒了一层绵白糖,“山尖”上摁了一颗大红枣。蒸熟的糯米粒粒饱满、软韧,黏糊糊地偎依在一起。蒸糯米一上桌,就会被众人一抢而空,如果不是母亲每次眼疾手快,用小勺子迅速从盘里挖几勺来,我根本吃不到。我老家不产糯米,所以它是稀罕物,价格自然不便宜。我们又称它为“江米”,可能意指长江以南产的米吧。
毕业后我来到苏州,当时正值清明节前后,大街小巷的很多餐馆都出售青团。朝阳下,一屉屉青团冒着热气,一颗颗圆溜溜的绿球像等待宠幸的妃子,使出浑身解数勾引着行人。但凡路过的人,就算不买,目光也会在蒸笼里流连一会。而我一看到就说,这不就是加了蔬菜汁的汤圆吗?店主听了哈哈大笑,说这是汤圆的姐姐——“青团”,里面加的不是蔬菜汁,而是艾草汁。尴尬的我生怕别人说我没见过世面,赶忙买了两个,一边往家走,一边拿在手里细嗅:“真香啊。”塞一个到嘴里,那种绵软甜香就像吃了棉花糖,我只觉得满嘴都是幸福的味道。青团自此成了我的心头好。
展开剩余51%清代美食家袁枚在他的《随园食单》中记载了青团的制作方法:“捣青草为汁,和粉做粉团,色如碧玉。”我尤其喜欢艾草的清香味道。这种香,让我想起江南小巷的青石板路、初春的朦胧烟雨,于是,吃青团这件事就变得格外浪漫、清雅。而且艾草有药效,在江南三四月份,空气潮湿,乍暖还寒,此时食青团,还有驱寒、散湿之作用。只是艾草有季节性,只有清明前后才能吃到,我自是年年不落。
到了草长莺飞的初春,我还会去田野里挖艾草回来自己做青团。有时候也会偷懒,直接在小区门口的菜摊上买。回到家将洗净的艾草放入锅中焯水,瞬间,那股独特的清香弥漫开来。接着,把艾草打成细腻的浆汁,与糯米粉、粘米粉等食材混合揉搓,再揉成一个个光滑的面团。
把面团分成小剂子,包上香甜的豆沙馅,轻轻搓圆,一个个整齐地排列在蒸笼里。当蒸汽袅袅升腾,香气愈发浓郁,我的心也被期待填得满满当当。青团出锅了,碧色的外皮仿佛包裹着整个春天,咬上一口,软糯的口感与香甜的馅料在舌尖交融,幸福的滋味又瞬间在心底蔓延。
而做青团剩下的艾草还可以用来泡脚,活血、通经络。把艾草晒干,又可以点燃驱赶蚊虫。总之,艾草真是个宝。
《吴门竹枝词》云:“相传百五禁烟厨,红藕青团各祭先。”短短十四字,却藏着深厚的春日情思与传统底蕴。但随着时间的流逝,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早被淡化,反而成为一种清明节的专属美食。
转眼质量可靠配资平台,我在苏州生活十几年了,青团也陪伴了我十几个春天,它早已成为记忆中最独特的味道。
发布于:广东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股票正规配资炒股_股票配资炒股平台_51配资网观点